红船专访|刘鼎之子刘文石:洛川长谈奠定了张学良逼蒋抗日的决心

   2021年12月12日,西安事变85周年纪念日。1936年的今天,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,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总司令蒋介石,逼迫其接受“联共抗日”主张。消息迅速传到南京、延安,张、杨的果断举动,令国共两党高层震惊。

   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绝非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抉择。而促使张学良下定决心联共抗日,奠定其发动西安事变基础的,正是我党有“兵工泰斗,统战功臣”之称的刘鼎。

智慧、冷静地回答不卑不亢

       2021126日,红船编辑部按照约定,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心情,走进刘鼎之子刘文石先生的家,请他讲述了家父在西安事变前期,与张学良在一起时的工作经历。

   刘文石先生刘文石说:“我爸爸生前曾说过,他一生做了两件事:一是西安事变,一是兵工。他亲历了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,在中共和红军的历史转折中,出色完成了党赋予他的使命。鉴于他在西安事变前后的表现,中共中央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,毛泽东曾说过:‘西安事变,刘鼎同志是有功的。’”刘鼎同志在西安事变中功在何处说法不一。对此,刘文石认为:“最接近的说法应当是在于西安事变之前,他彻底打消了张学良内心的顾虑,彻底澄清了张学良对党和红军的道听途说,在洛川十二天的日夜长谈中,增进了张学良对联共抗日的信心与决心。

德国留学期间刘鼎

      19363月,宋庆龄让“红色牧师”董键吾找到了隐蔽在路易·艾黎家中的刘鼎,请他代表上海党组织赴西安协助张学良抗日。刘文石说:“我爸爸和董键吾很熟悉,以前在上海特二科时,他作为陈赓的副手与董键吾曾经有过工作上的合作。即使如此,董键吾的突然到访也令他心有戒备。在听了董键吾介绍的情况后,我爸爸感觉这是件大事,需要得到组织上的认可。”但“四·一二”反革命政变后,上海党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坏殆尽,许多同志因此与党组织失联。“在确定接受张学良邀请后,他认真地做了功课,对张学良的为人处世方式,性格特点等多方面都作了最大限度的了解。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心里准备——掉脑袋。”刘文石说。
   与张学良初次相见令刘鼎难忘,寒暄过后,耿直的张学良咄咄逼人地提出了三个问题:第一,你们共产党骂我是不抵抗将军,卖国投降。可你们知不知道我张某人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,毁家之恨,抗日救亡绝不后人?第二,中东路事件,你们骂我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反苏反共,可是你们知不知道苏联红军把东北军打得很惨? 第三,红军流徙到了陕北,闹得人心不安,而陕北在东北军防区内,东北军不能不管,红军却使东北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。你们知道吗?“我爸爸也没想到,张学良初次见面就提出这样的问题,看得出张学良带着火气。他意识到,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贸然回答这些问题的。我爸爸说:我对先生如此坦率深表钦佩,先生问的问题很重要,请允许我考虑一下明日再谈。”刘文石说。次日,刘鼎诚恳地回答了张学良提出的问题,他的回答有理有据,不卑不亢,令张学良心悦诚服。第一,日寇侵我华夏,数月之内东北尽失。先生作为党国要员,东北军司令,拥有几十万大军,守土有责。面对外侵之敌不起而抗击,大好河山拱手让人,国民怎能不指责唾骂?共产党与全国民众的态度一致,不能置身事外而不表示意见。第二,中东路事件起因于东北当局受蒋、日挑唆,首先撕毁中东路共管协议,片面采取行动、武力接管,事实上成为亲日反苏事件,苏联对先生的指责是出于事实,并非无中生有。况且,事情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了,先生大可不必萦怀。第三,东北军背井离乡,已经够凄凉了,还被最高当局驱使打内战,也让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。红军有民众做基础,能征善战,蒋介石的百万大军都没办法消灭红军,何况东北军呢!之所以让你“剿共”,让东北军与红军厮杀,不过是蒋介石的借刀杀人之计,同时也是一石二鸟,用来削弱东北军实力,这是蒋介石惯用的剪除党羽的手段。

  周恩来准备了多套会谈应急方案刘鼎的话打动了张学良的心。但共产党值得信任吗?联共抗日有前途吗?作为主帅,张学良在为东北军的命运与前途担忧。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张学良心里有太多的纠结和顾虑,在国家危亡的时刻,他的心在联蒋抗日、联共抗日间摇摆不定。而就在这时,蒋介石做了一件令张学良大跌眼镜的事情。36日,蒋介石由南昌飞往汉口,转乘火车抵达石家庄。38日,张学良按照约定时间到了蒋介石居处。这次见面,张学良以为蒋介石要商讨反攻热河的计划,但事实却并非如此。刘文石说:“根据我爸爸札记的回忆,张学良见到蒋介石后,对抗日避而不谈,反而逼着张学良下台。这让张学良认识到,蒋介石此前的热情支持,不过是引诱其上圈套的诱饵,目的是逼迫张学良交出兵权。张学良认为这是日本人与蒋介石合演的一出把戏。”

1936年刘鼎为张学良拍的照片

      19363月,张学良电请南京在洛川设立“西北剿总前进指挥所”,这一举动令蒋介石大为满意,对张学良亲赴前线“督剿”深表嘉许。前线指挥所的成立,为与中共秘密接触提供了方便。此次,张学良邀请刘鼎前往洛川,名义上是“督师剿共”,实为摆脱西安“耳目”与琐事,他要和刘鼎好好谈谈,为在肤施与周恩来会谈做好充足准备。刘文石:“张学良心中的纠结和隐痛很多,我爸爸站在党的立场上一环一环地解开他的心结,逐渐获得了张学良的信任。对于张学良邀请他到洛川去住几天,我爸爸心里十分清楚,洛川相见绝不是为了消遣,更不是张学良一时心血来潮要交他这个朋友。连续十二天的日夜长谈,让他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张学良。”洛川长谈之前,张学良在苦苦思索,准备作出自己的重大抉择。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,张学良最关心的还是联共抗日的问题。与共产党联合抗日能不能成功,有没有前途他心里没底。但张学良想了解中共,想了解中共领导的红军,了解中共的政策与策略,了解中共抗日的决心。煎熬中的张学良,急需一个可以信任的中共友人,而质朴、正派、谈吐文雅的刘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在洛川的十二天里,刘鼎与张学良朝夕相处,谈话地点不总在会客厅里,两人同桌就餐、边吃边谈,有时两餐之间不离桌,直到勤务兵收拾饭桌的时候才中断一下。有时坐累了,就到院子里的花圃中行走,有时也会在三四百米的城墙上散步,走上好几圈。“我爸爸觉得,能有机会和统帅几十万大军的张学良深入交谈,是很难得的机会。因此,每次谈话前,他都认真的准备,按照我爸爸自己的话说,把这些年在国内国外的取得的经验都用上了。”刘文石说。刘鼎阅历丰富,谈话中思路清晰、见地不凡,所谈内容令张学良暗自佩服,将刘鼎待为上宾,视作推心置腹的朋友。在洛川的十二天里,两个人从国家前途谈到抗日战略,从苏联历史谈到东北军内幕,也谈到个人隐忧、家庭生活。内容涉及甚广,谈话信马由缰,形式不拘一格,更不拘泥一题,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,张学良内心的坚冰在逐渐融化。“这些谈话,也给我爸爸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,晚年时,他还能记起同张学良谈话的主要内容和要点。张学良对党领导下的红军不甚了解,我爸爸从红军的组成、战斗、来源为他一一做了解答。”

 

1937年刘鼎在延安,左起:聂荣臻、刘鼎、罗瑞卿、杨尚昆,

   刘鼎告诉张学良,红军的组成与旧军队不同,它是由农民游击队发展起来的,士兵是来自有土地革命后的农民,有阶级觉悟,知道为谁而打仗。他们要保守自己的土地、家庭和苏区政权,所以作战勇敢、吃苦耐劳、遵守纪律。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官兵平等,政治经济民主,因此能上下一心,彼此之间能协调配合,打起仗来机动灵活。红军是为广大群众的利益奋斗的,因此能得到劳苦大众的支持,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鱼水关系。群众密切配合红军作战,部队兵员补充有保障......周恩来在与张学良肤施会谈之前,李克农多次与东北军接触,中共中央对张学良能否做出联共抗日的决心不无忧虑,肤施会谈尤为重要。为了争取在这次会谈中取得实质性进展,周恩来准备了多套应急方案。但这些复杂的情况,都随着193649日,张学良介绍刘鼎参加肤施会谈时,一切都变得“简单”起来.....张学良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要求 肤施会谈顺利结束后,刘鼎跟随周恩来、李克农等人来到瓦窑堡。中共张闻天、博古等领导同志听取了周恩来汇报的会谈情况,对肤施会谈结果均表示满意,周恩来将会谈情况电告毛泽东、朱德。413日,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,经研究同意,决定派刘鼎担任我党驻东北军代表到张学良处继续谈判,并帮助张学良培养抗日军政干部。 临行前,周恩来叮嘱刘鼎:“你去当党代表,对我党我军非常重要,这样做统战工作还是第一次。中央对你给予很大的希望,一定要做好。你与张学良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关系,要继续推进,善意帮助他。他确实缺干部,要帮助他培养干部,招收青年学生,他们有很好的条件,有了抗日的干部,东北军就能成为一支很好的抗日同盟军。”刘文石说:“在任党驻东北军代表期间,我爸爸工作在张学良身边。按照毛泽东、周恩来指示,在东北军高层建立了密切的统战关系,并且在东北军内组建了学兵队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张学良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。张学良告诉他说,想把队伍拉出去,能拉多少算多少,和红军一起干。请他向党中央毛先生、周先生报告。”红船编辑部注意到,在刘鼎回忆西安事变的札记中,也明确记载着张学良提出入党的要求,虽然未必是从信仰出发,但也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,应当是张学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抉择。这就是刘鼎,一个在我党隐蔽战线和兵工行业中都有卓越贡献的干部。路易·艾黎与刘鼎有过半个多世纪的友谊,他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说:“刘鼎,一个杰出的中国人!”

 

创建时间:2021-12-15 08:30
首页    公益新闻    红船专访|刘鼎之子刘文石:洛川长谈奠定了张学良逼蒋抗日的决心